去年7月1日,《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清潔條例》(下稱《條例》)頒布實施。1年後,2017年廣西環保世紀行宣傳活動啟動,以「保護生態環境,建設美麗廣西」為主題。今年6月中旬,記者走進賀州、桂林等6個縣市區的10個村寨,見證八桂大地的變化。

出國旅費刷卡分期信用卡辦理條件>刷卡優惠

村前岩洞溪水環繞、小河蜿蜒,村內亭台軒榭、古樹、老宅、綠藤、清池渾然一體……這不是公園景色,而是賀州市鍾山縣公安鎮大田村的村貌。這是個有著500多年歷史的村莊,全村高鐵信用卡優惠20182700多人皆為楊姓。汙水處理 臭水塘變噴泉

談起「美麗廣西」鄉村建設以來的變化,「垃圾堆變成廣場,臭水塘變成噴泉,村裡的風哪一家信用卡比較好辦景一點不比城裡的公園差。」68歲的楊先生說,這幾年村裡的變化太大了,村容村貌一年一個樣,政府還添置很多設施,年輕人打籃球有操場,大媽們有場地跳廣場舞。為了解決臭水塘問題,大田村裡建了一座汙水處理廠。「全村70%的人家都接入管網,汙水處理後能用作景觀用水。」公安鎮有關負責人說,政府投入120萬元(人民幣,下同),購買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,每天能處理300噸汙水。目前,大田村已經建成文化公園、荷塘景禦、健身廣場3大主題公園,同時道路硬化、綠化美化、飲水淨化等基礎設施建設也不斷完善,成為一個觀光旅遊、休閒度假、養生養老共融的生態宜居鄉村。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的岔山村,被譽為瀟賀古道入桂第一村,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瑤族古村落。走在該村的青石古道上,仿佛能聆聽到千年瀟賀古道上傳來的馬蹄聲。「說起來你可能不信,這裡以前叫做『牛屎街』,都沒人願意走。」岔山村的村主任楊如秀說,古道兩旁都是明代民居,隨著年輕人外出打工,成了「空心村」,只剩下老人牽牛而過,古道上全是牛屎和垃圾。引導村民做生態旅遊去年6月,村裡結合「美麗鄉村」建設,引導村民做生態旅遊,政府給予適當補貼,帶動村民的積極性。先是修飾民居,進而清潔全村環境。古道上開了14家店鋪,成為旅遊旺地,如今成了脫貧致富的「黃金街」。自發展古村落旅遊以來,岔山村一炮而紅,吸引了廣西區內外大量遊客。「最多一天接待2萬多遊客,村民年人均純收入提高到6000多元。」朝東鎮黨委書記汪溪泉說,利用發展生態旅遊,岔山村較好地解決了古村落開發與保護的矛盾,而且將其與精準扶貧結合起來,效果不錯。順著一座微拱的石板橋,穿過一條兩旁掛滿瓜果的青石板路,便來到了靈渠之畔的興安縣嚴關鎮江西坪村,一個歷史悠久、文化底蘊深厚的桂北古村落。打造鄉村文化市集「現在坐在家裡就可以賺錢了,以前想都沒敢想過。」村民羅前文已年過六旬,他坐在村裡「三米」驛站中,一邊燒火煮著米酒,一邊向前往觀光的遊客介紹米酒的做法,臉上堆滿笑容。據介紹,所謂「三米」,是指當地傳統的米酒、米粑和米粉。2015年10月,江西坪村按「宜居、生態、和諧」的要求,以「規畫科學協調美」為目標,挖掘靈渠文化,開始「三米」驛站和生態鄉村建設工程。當時,村裡特意請來桂林設計院和住建局的專家,對全村各個景點、房屋結構、色調搭配、古建築進行精心設計,打造出這一鄉村文化市集,吸引了眾多遊客。羅前文回憶,村裡40多年來,變化最大的就是去年。「你看我對面的這口水塘,以前周邊都是一排旱廁,路過都要捂著口鼻。」他說,農村人的傳統觀念是「廁不入戶」,村民的茅廁都建在塘的四周,生活汙水也是隨意流入塘裡,夏天的時候臭氣熏天。去年,村子被定為桂林市改廚改廁示範村,在全村進行改廚改廁改圈以後,如今水塘邊已沒了茅廁的影子,而是新鋪的古韻古色的青石板路和一排排新種的楊柳。「如今的江西坪村,可謂推窗見綠,出門見景,步步古韻。」興安縣副縣長文新祥說,展開「美麗鄉村」建設以來,該村按照保護開發、修舊如舊原則,就地取材修復古民居,對村內池塘進行清淤、填石,周圍種植綠色植物,在步道和巷道鋪上青石板和鵝卵石,重塑古村風貌,重現歷史上靈渠碼頭的繁榮。(旺報)




15812D4F39C27D5C
arrow
arrow

    Bery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